线上百家乐

线上百家乐
理论语言学研究所
当前位置: 线上百家乐 » 师资队伍 » 理论语言学研究所

王 庆

发布时间: 2014-10-14


基本信息:

王庆,文学博士,副教授。

主要研究领域为普通语言学,语言·历史·文化。

 

1989-1993,山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;

1996-1999,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;

2001-2004,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。

 

学术专著

2013,《词汇学论纲》,中国经济出版社。

2008,《佛经翻译对中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》,中国戏剧出版社。

 

参编教材:

2014,《普通语言学概要》(第三版),伍铁平、王庆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。

 

文化普及读物:

2008,《问吧4——有关四大名著的101个趣味问题》(合著),中华书局。

 

主要学术论文:

 

(一)语言·历史·文化

²  2015,《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创新》,载《学术界》2015年第6期第131-140页。

²  2014,《魔法·女巫·老太婆》,载《读书》2014年第12期第75-80页。

²  2014,《嚼杨枝:历史上的洁齿习俗》,载《民俗研究》2014年第1期第75-79页。

²  2014,《论<马氏文通>的写作是马建忠洋务救国行动的继续》,载《学术界》2014年第2期第180-192页。

²  2011,《“科学”正名及其他》,载《学术界》2011年第11期第113-122页。

 

²  2008,《‘东向’为尊——一种古礼的文化人类学解释》,载《东方论坛》第221-24页。

²  2006,《“东”的词源意义及造字理据探求——基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》,载[韩国]《中国语文学》第47429-436页。

²  2005,《“东门”新解》,载《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论文集》259-261页,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。

 

 

(二)语言与文字

²  2014,《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新“三书”说》(与王海利合作),载《文史哲》2014年第5期第70-81页。

²  2013,《语言研究的高层次探索——读于全有教授新著<语言本质理论的哲学重建>》,《通化师范学院学报》2013年第6期第1-3页。

²  2011,《反义词同指现象及其认知理据——以“内(中)”、“外”为例》,载《武陵学刊》2011年第3期第117-120页。

²  2010,《词语滥用引发词义贬值——以“大师”一词为中心》,载《学术界》2010年第12期第116-119页。

²  2010,《重提语言学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意义——从王力先生谈到鲁迅先生》,载《通化师范学院学报》2010年第1期第3-7页。

²  2010,《理据能找多远?——对<汉语的语词理据>中的原生词理据探究方式的商榷》,载《通化师范学院学报》2010年第7期第20-22页。

²  2009,《心理达及距离与象似原则——与沈家煊先生商榷》,载郭锡良、鲁国尧主编《中国语言学》第二辑第1-7页,山东教育出版社。

 

²  2012,《关于索绪尔<普通语言学教程>的一段译文》,载《外国语言文学》2012年第3期第160-163页。

²  2009,《岂能如此批评索绪尔!-——评王文元先生“评索绪尔<普通语言学教程>”一文》,载《社会科学论坛》20096月上期第87-102页。

²  2008,《评裴文著<索绪尔:本真状态及其张力>》,载《学术界》第289-99页。

 

²  2014,《说“首鼠”》,载《中国语文现代化研究年鉴2014》第150-154页,巴蜀书社。

²  2013,《说婪尾、蓝尾、阑尾、阑》,载《文史知识》2013年第11期第111-116页。

²  2012,《“先生”用法刍议》,载《通化师范学院学报》2012年第4期第8-10页。

²  2011,《“有+VP”结构中的“有”字用法》,载《中国语言学》第5辑第114-121页,北京大学出版社。

²  2011,《论文字的本质即文字与语言的关系——评张朋朋文章中的一些言论》,载《当代外语研究》2011年第7期第17-25页。

²  2011,《从“本位”一词的使用谈到“考源”精神》,载《通化师范学院学报》2011年第1期第11-14页。

²  2010,《黎锦熙先生的名言“例不十,不立法”的来历及讹传——兼谈王力先生<汉语史稿>改“法不立”为“不立法”》,载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》2010年第2期第98-101页。又载刁晏斌主编《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》第453-458页,中华书局2011年。

²  2010,《说“次”》,载《励耘学刊》2010年第1辑第138-145页,学苑出版社。

²  2009,《汉字真的不难学吗?》,载《北华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1期第65-69页。

²  2008,《“变鲁至道”解》,载《庆祝何炳棣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》822-825页,三秦出版社。

²  2007,《“空穴来风”的用法及其他——谈由词语“误用”引发的语言变异》,载[韩国]《中国人文科学》第35119-127页。

 

(三)佛经翻译

²  2010,《佛经翻译中的仿译对汉语词义的影响》,载增勤主编《首届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第五卷“长安气象——长安佛教的历史地位与价值”,第174-181页,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。

²  2009,《汉译佛经语言中的“V++O”结构》,载《兰州学刊》第8期第8-11页。

²  2008,《略论佛经翻译对中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》,载黄盛璋主编《亚洲文明》第四集310-327页,三秦出版社。

²  2008,《现代汉语中的几个语法术语与汉译佛经的关系》,载《汉语史研究集刊》第十一辑211-218页,巴蜀书社。

²  2007,《敦煌文献所见梵文影响汉译佛经句式之一例》,载郑炳林、樊锦诗、杨富学主编《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》192-201页,三秦出版社。

²  2007,《佛经翻译中“之”、“而”的省略对中古汉语结构的影响》,载郑炳林、樊锦诗、杨富学主编《敦煌佛教与禅宗学术讨论会文集》277-298页,三秦出版社。

 

(四)人文学术评论

²  2014,《陈寅恪先生到底懂多少种外语?》载《文史知识》2014年第11期第97-100页。

²  2013,《学术可以造就崇高》,载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2013年第3期第16-17页。

²  2012,《学术发展、学术批评和社会的公平正义——从陈寅恪、王宗炎、郑天挺三位先生的三句话说起》,载《社会科学论坛》2012年第2期第223-230页。

²  2011,《如何理性地思考“国学”》,载《学术界》2011年第6期第98-104页。

²  2010,《推进学术批评 纯净学术环境—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伍铁平先生访谈录》,载《社会科学论坛》2010年第10期第98-109页。

²  2010,《从学术批评我们能看到什么?》,载《云梦学刊》2010年第6期第157-158页。

²  2010,《追求学术公平,弘扬社会正义——批驳<汉字文化>2009年第2期的部分言论》,载伍铁平著《语言文字学学术批判和批评文集》第490-491页,知识产权出版社。

²  2010,《诚邀学术批评》,载《社会科学论坛》2010年第1期第204-207页。

²  2010,《逢迎和吹捧应远离学术——从对朱德熙先生<语法答问>的批评谈到当今学界乱相》,载《学术界》2010年第5期第85-91页。

²  2009,《简评徐通锵教授的‘字本位’理论和学风》,载《外国语言文学》2009年第4期第274-282页。

²  2007,《正确的翻译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前提》(与伍铁平先生合著),载屠国元主编《三湘译论》第六辑15-25页,湖南人民出版社。

 

(五)教育思考

²  2014,《敢于怀疑 善于怀疑——以惊人记忆力的传说为中心》,载《社会科学论坛》2014年第2期第147-151页。

²  2012,《大学生,应有怀疑的勇气》,载《中国教师》201212月上半月版第27-32页。

²  2011,《从专识教育到通识教育》,载《中国教师》20114月上半月版第51-53页。

²  2011,《专家、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分量》,载《中国教师》20115月上半月版第57-59页。

²  2011,《“求学”说》,载《中国教师》20118月上半月版总第142期第47-48页。

²  2011,《教师期待怎样的大学校长》,载《中国教师》201111月下半月版第63-65页。

²  2010,《大学教育要防范“唯就业教育观”的产生》,载《中国教师》2010年第15期第16-17页。

²  2009,《上大学,为的是什么?——写给又一个新学年》,约翰•查第文,王庆译,载《中国教师》2009年第21期第54-55页。

²  2009,《与学生一起读<大学>——“大学之道”的寻求》,载《中国教师》2009年第5期第27-28页。

²  2009,《力学励行,履教育之要义》,载《中国教师》2009年第17期第26-27页。

 

(六)忆旧与怀人

²  2015,《伍铁平先生的学术遗产及其他》,载《外国语言文学》2015年第1期第65-71页。

²  2013,《治学打假为一是 待人交友无二心——记我所认识的伍铁平先生》,载《社会科学论坛》2013年第10期第131-138页。

²  2012,《长忆启功先生》,载《中国教师》20126月上半月版第62-64页。



版权所有 线上百家乐-百家乐在线游戏 通信地址: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:100875